新年接近,坐落沛县的张双楼煤矿的矿工们仍然忙个不断。作为江苏境内最终一座省属煤矿,这儿不只保证了能源供应,还建成江苏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。1月21日,记者看望张双楼矿区。
下井前,85后矿长曹海涛给记者拿来紧缩氧气自救器、瓦斯便携仪和矿灯。2007年,这位海安的小伙子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后,就来到张双楼煤矿,从一般技能员做起,一路干到了矿长。曹海涛提醒着我们注意在矿区每一个细节。“从内到外都换上棉质工作服,不能带手机。”
“紧迫下行500米,捉住扶手,就像飞机升空相同,耳膜会疼!”曹海涛大声提醒着。记者坐上像大号电梯相同的罐笼,两三分钟后便抵达500米井下。一辆矿工们口中的“小火车”已等候在那里,带着记者驶向3.5公里外的采煤工作面。虽在地下深处,不过通风体系很好,人们感觉不到烦闷,全掩盖的5G信号,更让井下通讯时间坚持顺利。
“为什么没听到炮声隆隆,为什么没有见到采煤忙的矿工师傅?”一串疑问萦绕在记者脑海里。
不远处,隆隆的机器声打破地层深处的沉寂,15米长的“地下巨龙”——采煤机上,两头都带着刀头的滚筒开端翻滚割煤。滚筒左右旋转,就把原煤切开下来,整个工序趁热打铁,尘封数亿年的“黑金”从运送带、罐笼运送到洗煤车间,然后运到全国各地——这是张双楼矿区每天都在产生的场景。
在地下“电力库房”——中心泵房变电所内,一台智能巡检机器人来回络绎,将机柜的实时数据传送到地上。
曹海涛很骄傲,现在采煤再也用不着“人海战术”了,采煤工作面没有一个“矿工”,现场工作人员只在外围做好设备保护和检修,既提升了功率,更提高了安全性。更多懂技能、会操作的年轻人逐步走上主战场,现在的张双楼煤矿多了新工种:巡检工和集控工。
从500米地下回到地上,记者见到了张双楼煤矿的两个“全国先进”。一位是全国劳模马奔,一位是全国煤炭工业劳模吴建群。新年接近,他们都在把自己的一身“武艺”传授给学徒们。
“我曾经是遥控采煤机司机,就在采煤现场,拿着遥控器控制采煤设备,现在这些都不需求了,在地上就能控制。”说起出产革新,马奔感慨万千。
2024年,张双楼煤矿获评第一批国家智能化演示煤矿。在张双楼煤矿干了38年的吴建群,也见证了矿上的开展变迁。“1987年我来时,单个点乃至还需求爆炸采煤。”吴建群说,从人工到机械化,再到才智化,张双楼渐渐的变成了职业模范。
在井下工作面走上一圈,记者就用了两个小时,身上衣服干了又湿、湿了又干,浑身上下都湿乎乎的。我们玩笑说,“这是穿戴棉袄洗桑拿啊!”
难怪下井的入口处便是澡堂、理发室、图书室、洗衣室、心思解压室和蛋糕房。忙了八九个小时的检测工人们能够洗上一把热水澡、吃上一口蛋糕。“尽管现已智能化,但在500米地下工作的工人们仍然十分辛苦,仍然需求更好的关心!”张双楼煤矿党委书记孙庚笑着表明。(成岗 王岩)